在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國有企業扮演者不可替代的角色,并提供堅實的基礎和穩固的保障。但部分國企存在黨組織與其他國企治理結構之間權責不清、界限不明、體制機制不健全、各治理結構的議事決策內容是想不具體等等問題,因此,造成管理方面要么多頭管理,越位、錯位導致工作議而不決影響效率,要么缺位、失位,出現管理漏洞,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等等現象,因此,加強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剖析黨組織與其他國企治理結構權責邊界關系,可有助于國有資本挖潛增效、優化管理體系,深入落實社會職能,凝聚和提升綜合實力
一、明晰黨組織和國企治理主體權責邊界的意義
(一)明晰國企黨組織與其他治理主體權責邊界,是貫徹落實黨中央重大部署的需要隨著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國有企業面臨新的問題和考驗。黨中央結合當前的形勢,組織召開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重點指出應有效地梳理黨的領導和完善公司治理的關系,加速建設和完善國有企業制度。同時,應統籌協調國有企業黨組織和其他治理主體的關系,細分和優化具體權責,充分調動和發揮各主體的能力,逐步構建崗位明確、權責清晰、充分配合、互相促進的新型公司治理機制。因此,明晰邊界,是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具體體現
(二)明晰國企黨組織與其他治理主體權責邊界,是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的必然途徑現代國有企業不同于傳統的國企,在政企分開、治理結構之間相互制衡、以盈利為目的以及必須具備競爭力方面有很大差異。由國有企業的屬性可知,堅持黨的領導,是必須遵循的根本政治原則,應牢固秉持和履行;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是應對新形勢下的重要措施,也是國有企業改革的必然趨勢,也應牢固秉持和履行。作為國有企業,必須堅決貫徹落實上述要求。國有企業黨組織應勇于擔當、敢于探索、樂于奉獻,自覺發揮帶頭和引領作用,深入開展明晰黨組織和其他治理主體的權責邊界,帶頭健全黨組織議事決策機制,將黨的領導逐步深入地落實到公司治理具體細則中,將企業黨組織逐步引入到公司治理體系內,論證和細化黨組織的具體職能,并應用于企業的生產經營和重大決策中,最終全面構建現代企業管理制度
(三)明晰國企黨組織與其他治理主體權責邊界,是做優做強做大國企的需要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精華和優勢,對于保障社會穩定、促進脫貧攻堅、實現共同富裕,具備突出的現實意義。經過不懈的努力和奮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碩果累累,規模和質量均實現跨越式突破。但伴隨全球經濟的萎靡,影響和沖擊我國社會和經濟發展。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國有企業應迎難而上,勇于和敢于進行深化改革,統籌協調優勢資源,激發和挖掘國有企業的發展潛力,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穩固的動力,逐步轉變發展理念和思路
但目前,一些國企經營管理理念、資本投資運作、資源配置能力都還有差距,有的國企還存在政企不分、權責不明等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業經營效率較低,盈利能力較弱,與國企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有一些差距,這就迫切要求改變這一現狀,提高國有資本的競爭力,做優做強做大國企。
二、當前國企中存在的治理結構邊界問題
(一)“越位”導致職責不明
國企黨組織應發揮的是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作用。但實際工作中,存在未能正確處理好黨組織與董事會、管理層等其他治理主體的關系,存在黨組織職權越位、過度干預的問題。例如,有的國有企業中存在黨委會代替經理層決策,黨委書記不自覺地代行總經理職權,影響了經理層的工作積極性,擾亂經理層的計劃,沒有很好的體現“方向盤”的作用,而變成了“發動機”。因此,黨組織應重新審視自身權責,明確和細化參與企業重要決策的范疇和深度,前置的事項必須具體,列出議事清單,該前置的必須前置,不能事無巨細都要黨委“參與”,造成越界議事,導致黨委與董事會、經理層等治理主體難以有效配合,不利于決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產生管理混亂
(二)“缺位”“失位”導致與治理結構分層
前些年,一些國企黨組織沒有很好的定位,黨組織主要搞具體的黨務,圍繞集中學習、傳達精神、職工思想工作及開展活動等方面開展黨組織工作,忽略了黨建的作用,沒有實現體制、機制、制度、工作的有效對接,領導核心作用體現不夠充分,甚至出現了“四化”問題,造成了缺位的現象。加之改革開放以來,國企主要是經理負責制,黨委會研究的事項逐漸邊緣成黨務方面的工作,企業的經營管理方面存在管理上的缺失和遺漏。十八大以來,這些現象已經能夠有了質的改變,但任然存在一些國企跟不上新形勢,不能主動適應現代國企改革的需要。結合當前的情況,應適度借鑒黨的政治優勢,為企業發展提供優質的動力,并有效地銜接黨建工作和生產經營,實現挖潛增效的目標
(三)“錯位”導致決策不順暢
有的國企中,對治理結構的權責劃分不清、權責不明,有的黨組織、董事、總經理人選相互交叉任職,出現角色混亂,多頭管理或者無人管理,角色的錯位,導致了各個角色不能正確履職,擔負應有的責任,有的甚至以此謀取自己的私利,不僅損害企業的利益,更容易釀成嚴重的社會問題。
在選人用人方面,由法人治理結構的屬性可知,其人事權力存在不可分離性。因此,國有企業黨組織應充分履行職能,堅持黨管干部原則,對高層管理人員任免履行前置決策程序。而經理層,應當是具有使用高級管理人員的推薦權,但在實際工作中,容易出現前置和最終決策出現錯位等偏差情況。
三、明晰國企黨組織和其他治理主體權責邊界的措施建議
(一)明確權責邊界
國企黨組織應以《公司法》《黨章》為依據,緊密結合政策法規要求,從宏觀、前瞻和全面的角度,引導和協助企業發展。同時,嚴格按照規定要求,民主公開地協商企業重大決策。對于重要決策、人事任免、項目安排、大額度資金運作(簡稱“三重一大”)等牽扯企業根本的事項,黨組織應深入地分析和論證,并作為董事會、經理層研究事項的前置程序;董事會、經理層作為最終決策層,應事先與黨組織溝通,聽取黨組織的意見
(二)明確“三重一大”決策事項清單
在企業的經營過程中,“三重一大”事項事關企業的經營效果,甚至興旺衰敗,具備突出的意義。要依照黨紀國法的具體要求,對應當由黨委會、董事會、經理層和職工代表大會審議的事項逐一羅列,并將每一個決策層決策的順序進行梳理,對前置程序以及最終決策程序的先后順序予以明確,讓各個決策層明晰自己的職責、權限以及應決策事項內容,并深入履行自身職責,規避不作為、亂作為等惡劣問題。
(三)明確決策流程
決策管理,包括界定決策事項范圍、明確決策管理組織機構和工作職責、執行決策)、加強決策監督考核與責任追究等內容。對于執行決策環節,主要涉及籌備和制定決策方案、論證和審批、執行和落實、發聵和優化方案等流程。決策管理應當符合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有關規定,因此,要將決策事項的具體流程予以明確,通過梳理和細化各黨政部門議事制度、議事規則,完善各類管理制度,比如投資經營管理制度、財務開支、財務報銷制度、物資采購辦法等等系列制度,明確各類決策中應當解決的問題、議事的目的、承擔的責任等。若將整個決策程序比作車輛的運行的話,黨組織決策相當于把方向盤,研究的是去哪兒的問題,董事會決策的是方法路徑,也就是怎么走的問題,而經理層決策的是行駛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疑難問題,主要是具體抓好落實的工作。
四、結語
面對新的內外部環境,國有企業責任愈加沉重,應通過優化治理機制,凝聚發展動力。同時,必須有效銜接黨組織和其他治理主體的關系,梳理和細化具體權責,配套暢通的協調機制,逐步完善崗位明確、權責清晰、充分配合、互相促進的新型公司治理機制。
來源:國資管理